第六百零七章:假希望(2 / 2)
阿兰:“这还真是只有他们兄弟才能看出来的。”
淑苑:“还有后来,云和,他们的父亲,带着二十一岁的云天,十九岁的云景,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应试的时候。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云天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云天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云天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云天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直至云天前来谒谢主考,欧阳修方问及出于何典。云天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云天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不禁对云天的豪迈、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云天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就连宋仁宗初读云天、云景的制策论,回宫后也喜不自禁地说:“朕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云天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阿兰:“小姐,他们可能本就是有才之人,再加上又有能力。”
淑苑:“要有一个兄弟姐妹和自己的兴趣一致,又能帮上自己,那是多好的事情。过了四年,已经做了小官的云天兄弟又参加了制科考试,这好像是一种由皇帝亲自出题的特殊考试制度,这回轮到哥哥帮弟弟的忙了。此次考题有一道是:礼义信足以成德论,该云景弄不清出处了。哥哥连忙想辙,只见云天假装发怒,朝监考官吏索要砚台,边拍桌子,边小声骂道:‘小人哉!小人哉!’云景一听,马上明白此题出自《论语》的“樊迟学稼”注。这是孔子骂樊迟的一句话:‘小人哉,樊须也!’结果,兄弟二人又双双高中。”
阿兰:“这听上去就像是故事一样的,这兄弟二人,真是厉害。”
淑苑:“奇才云天,不仅科考时对考官的提问应答如流,这两兄弟就连这么严肃的科举考试,作弊都作得那么高明,真是让人佩服,这两个人都是很厉害的人。”
阿兰:“小姐,是,他们的故事听上去就像是传奇一样,有些传说的成分在里面吧,”
淑苑:“可能吧,不过他们确实都是很厉害的人。”她接着往外面看了看,又抓出了一批作弊的人,淑苑摇摇头,“这些人,来了还不如不来,耽误人的时间,耽误别人的时间,自己说不定要被终身禁考什么的,何苦?”
阿兰:“小姐,这科举是不限制年龄的,所以他们可以考很久的,有很多人,本就是家室不错的,来考科举不过是家里安排的,他们本就不愿意,只是走一个形式而已。”
淑苑:“对,还听说过一个人,99岁的老秀才黄章让曾孙举灯笼引导入场,灯笼上写“百岁观灯”四字。这摆明是搞行为艺术来了。面对其他考生异样的目光,黄章吹牛皮说,3年后还要继续参加下一次考试。3年后,历史上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文字记录了,没有年龄限制也不好,给了这些人太多的假希望了,有多少人一生都是浪费在这一场梦里面。”
阿兰:“嗯,是有很多人的一生都是在这里面度过的,这梦想,对很多人来说,是实现不易的,不过,我们学堂里面,没有这些形式主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