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频言情 >胤祚今天气死康熙了吗(清穿) > 第279章 第 279 章

第279章 第 279 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各地蝗灾刚刚冒头就被消灭的时候, 大清第一家美容院在京城轰轰烈烈地开张了。

胤祚做的那些事就没有几个低调的,皇贵妃和陆珍许是被他传染了, 从美容院第一天装修开始就明里暗里地往外放风声, 行为十分高调。

“听说了吗?六阿哥研究出了许多特别好用的护肤品。”

“护肤品没听说过,口红总听说过吧?那可是六阿哥给公主们准备的嫁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口红能让人变美, 护肤品能让皮肤变好,都是女性的福音啊。”

“风吹日晒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护肤品能防止、延缓、保护、修复受损的肌肤, 好处不要太多嘞!”

胤祚和陆珍都经历过现代各式各样的广告轰炸, 知道什么样的宣传更能直入人心, 令人过目不忘。

他们针对不同人群, 设计不一样的产品, 进行不一样的宣传。

针对有钱人家的女子, 脸部、面部、颈部、头发、双手、双脚、身体……该用的护理和产品都用上, 但也不过分重复叠加,免得造成反效果。

教她们怎么使用护肤品和化妆品,包括那一样样有助于化妆的神奇工具。

除此之外,还在美容院设置了会员卡和会员级别, 培训一些手巧的女子为会员们做脸、做身体、做指甲, 争取把所有的美容院会员都打造成精致女人。

美容院做的是高端产品, 赚贵妇的钱, 但普通百姓的钱也是钱, 基数庞大,走薄利多销路线也很好。

为此,胤祚研究出了平民版的乳液、面霜、护手霜等, 放到其他店铺去卖。

稍微有点钱,想对自己好一点的,可以分开护肤,要是没那个钱和心思的,买一样也能同时用在脸和手上。

胤祚对护肤化妆之类不太了解,在陆珍和太医们的要求下制作出了一些东西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他和整个皇庄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量多地生产空调。

空调的技术含量比风扇要高很多,一些简单的部分能够交给一般匠人来做,但复杂的那部分得由墨家和公输家负责。

胤祚说过谁研究出来就享有部分分成的话,所以最核心的技术还是得捏在墨家和公输家手上。

不管从技术还是现状上来看,空调的批量生产都没办法包出去,只能他们辛苦一些了。

这个时候,长江黄河两域的李光地等人也在加班加急地建堤坝。

夏日一来,雨水就多,容易形成洪灾。

他们必须在洪水泛滥前将钢筋混凝土堤坝建好,多建好一座堤坝,就能有无数的百姓和良田免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痛苦。

忙忙碌碌中也有不少的好消息传来。

首先,就是纳兰性德的喜讯。

大概人长得好看,还有一点老天偏爱的运气,他带着人乔装离京,十分低调,没多久就遭遇到了打劫。

想到临行前六阿哥告诉他的“扮猪吃老虎”,纳兰性德伪装文弱书生,干脆地被打劫得一文不剩,而后偷偷摸摸地跟上去,摸清楚状况后端了人家的老巢。

出京没几天,纳兰性德就派人送了第一批满载的金银珠宝回来,那数量多得胤祚大开眼界,直呼“反打劫这么赚,我也要去!”

然后被同样震惊的康熙和太子联手镇压,去什么去?乖乖在京城待着!

而天天在那鱼肉乡里的山贼们,被康熙大手一挥,送到北边去。

你们不是喜欢抢钱威胁人甚至杀人吗?那就去大清和沙俄的边境干活!

跟着,就是新版《三字经》大受好评,买书的人中既有生活窘迫的贫苦人家,也有衣着华丽的富贵人家,街头巷尾都有小儿唱着《三字经》的歌。

印刷厂连夜加印都不够卖,极大地激发了三阿哥的创作热情,眼瞅着就要趁着这股热情,头悬梁锥刺股地把新版《千字文》也给搞出来了。

当初那些个在御书房言之凿凿的大臣们偃旗息鼓,不敢再说半个字,老老实实地请三阿哥当编撰字典的顾问。

再后来,就是大阿哥传信回京。

他带去的那一批八旗子弟就跟放出牢笼的二哈似的,刚开始这看看那看看,什么都觉得新鲜,被他带出去打过一次海盗,立马打通任督二脉。

逗猫遛狗哪有打海盗有趣?

去赌坊哪有反打劫海盗来得赚?

一群人顿时化身为狼,遇到海盗就吞,遇到商队就护,浪着浪着也不知道浪去了哪里,在海洋上飘飘荡荡,遇到了一船迷路的外国人。

本着“友好合作、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大阿哥他们把人送到了天津附近,顺理成章地要来了一些报酬。

其中就包括康熙想要的金鸡纳霜,还得到了胤祚想要许久的橡胶消息,和那些外国人一起送进了京。

一群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或许是仗着战船上安装的枪支大炮威力,脑袋一拍,决定往东走。

胤祚:“……”

天津往东啊,咳咳,早知道大哥他们会去那边,就让戴梓把战船的威力等级再往上提高几成了。

许三的好消息来得最晚。

许三在江南租了许多水田,种植了亩产量高的水稻,还试验了水稻鱼、水稻蟹,一开始有些手忙脚乱,毁了不少秧苗、鱼苗、蟹苗,吸取经验之后已经看出些许成效。

在种水稻的同时养鱼养蟹养鸡养鸭,兼顾种植和养殖,最大程度地赚钱,这是大清百姓过去没听说过的知识。

许三一开始这么做的时候,还被许多老农苦口婆心地劝,说不能这么做,这样只会水稻和螃蟹都养不好。

他解释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实在没办法,搬出了六阿哥。

令他意外的是,老农们一听是六阿哥的主意,当即改变了态度。

“是聚财童子想的办法呀,那肯定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