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清雪你叫我什么(2 / 2)
1978年3月8日,中科大举行了第一期少年班开学典礼。首期少年班21人。
他们中最大的十六岁,最小的十一岁。
组成了中科大第一个少年大学生班。
当年,他们无疑是常人眼中的“神童”。
1985年1月26日,教育部决定,在清北等12所重点高等院校开办少年班,扩大试点。
高校筛选一批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少年班无疑拥有更好的资源。
能进入少年班的人,在那个年代的长辈眼里,就是顶着天才的光环,飞黄腾达的表现!
正如某位名人评价少年班那样。
“它是刚好赶上那个时代的产物,科学的春天来了,它的身上承载了过去整个社会对科学匮乏之后的一种报复性反弹。”
90年代之后,少年班的神化色彩渐渐褪去,人们开始以更加理性的视角看待少年班,以及从这里走出来的天才少年。
此时的少年班在教学、学科、管理上已经形成体系化,人才的培养也多元化,对于学生的选择不再是“神童”,而是一个相对聪明且有学习能力的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去发挥。
顾南清楚,在这个年代,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填鸭式授课,题海战术……
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就像小朝,才两岁半的孩子,连看熊出没都嫌小的年纪,居然要提前准备考大学的事!
顾南虽然明白,胡老师的提醒是出于善意。
但他并不想让孩子进入所谓的少年班。
少年班最著名的三个神童,一个沦为普通教师,一个不堪压力选择出家,还有一个与家人一起隐居,传说精神出了些问题。
要享受天才的光环,势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当然,少年班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只不过,顾南重活一世,唯一的希望,就是上辈子那两个早夭的可怜孩子,能够幸福快乐地过完一生。
况且,他还知道,在两年后,也就是99年的全国两会上,通过了一份《及早废止少年班》的书面报告。
全国十三所高校的少年班,只剩下五个。
至此,少年班的光环,彻底剥落了。
他问夏清雪:“你怎么看?”
夏清雪摇摇头,双手搓了搓衣角,紧张地说。
“我也不知道。我自己什么都不懂,很快就教不了他什么了,不听老师的话,我怕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可是这么小就要剥夺他的童年,给他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我不忍心……”
顾南笑起来。
夏清雪显然跟他的想法一致。
他重新握住夏清雪不安的小手,柔声安慰。
“我也是这样想,孩子未来的教育资源,我会帮他想办法,送他去更好、更合适的学校,但是眼下还是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他看着夏清雪黑亮的眼瞳,坚定地说:“老婆,你和孩子的快乐,才是我最大的幸福!钱的事你们不用发愁,我会努力去挣,你们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了。”
夏清雪眼底闪过感动的神色。
顾南这些天为了事业打拼,辛苦奔波,她看在眼里,也急在心上。
她嘴唇蠕动,喃喃地说出了一句话。
“老公,我觉得自己很没用,什么都帮不了你……”
顾南眼睛都睁得大大的,那一瞬间,他怀疑自己幻听了!
激动万分的顾南,抓住夏清雪的香肩,声音颤抖。
“清雪,你……你……你叫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