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现代都市 >老宅通现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 第374章 乔玉啊,你做生意可要讲良心

第374章 乔玉啊,你做生意可要讲良心(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与此同时,陈乔玉也在家里等消息。

算下来她跟田秀丽商量的日子都过了大半个月了。

眼看着就要进到十月份了,田秀丽还是没消息。

陈乔玉虽说也不急,但也不得不去想——

难不成田秀丽不答应?

觉得这钱少了?

但不可能啊。

陈乔玉虽说挣了不少钱,但是一直都刻意保持着自己对钱的敏感性。

她不希望自己变成那种手里有个几万块钱,就分不清东西贵贱的人。

她听说现代有人一个月能挣几十万,就舍得花几万块钱买衣服,偶尔遇到几千块钱一件的,还要说怎么这么便宜。

她不想让自己变成那样的人。

两百块钱不少了。

陈乔玉抿抿唇,要是田秀丽不答应的话,那她只能自己出马了。

也不是不行,就是要应付许多人问“乔玉你从哪儿学来的这手艺”。

陈乔玉觉得自己现在虽然还看重钱,但是已经有了一些“花钱省时间”的概念了。

陈乔玉在家等啊等,一直没能等到田秀丽的消息。

她也不去问,而是利用去现代的时机,在手机上搜索了好些小吃的做法。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就去夜市小吃街上看看。

虽然天气已经转凉了,但是夜市小吃街依然十分热闹。

夏天有冰粉凉面小龙虾,冬天有砂锅米线麻辣烫……当然了,好多都是一年四季都有的。

陈乔玉看着,觉得做起来也不麻烦。

尤其是周晓玲十分喜爱的麻辣烫。

只要调好汤底和麻酱,中间的过程几乎没有任何难度,就是把菜烫熟而已。

老家四五岁的孩子踩着板凳会做的都比这个多。

至于汤底,那就更好说了,火锅底料炒一炒,自己再加点儿香料,真的特别好吃。

唯一让陈乔玉觉得不解的是,明明她都用大骨头和鸡架炖汤了,但汤底的香味总是不如夜市上的麻辣烫那么香。

后来还是周晓玲给她解密的:“你傻啊,人家那都是商业配方,有那种专门的骨汤粉卖的!”

“一勺粉就顶你自己熬的一锅汤了,何况他们每次还放不少。”

陈乔玉现在也是接触过网络的人了,骨汤粉这玩意儿在她搜索各类小吃做法的时候经常出现。

她不由得好奇:“这么厉害吗?那岂不是以后都不用熬汤,直接买骨汤粉冲就行啦?”

有点不可思议。

但一贯爱吃麻辣烫的周晓玲却撇撇嘴:“那可不行!”

“骨汤粉这种都是各种香精香料勾兑的,很少人真的用骨汤来做。”

周晓玲直接现身说法举例:“你没看夜市上这么多家麻辣烫,我常去的就那两家吗?”

陈乔玉洗耳恭听:“有什么说法吗?”

“就那两家的汤底还算实在,是用鸡架熬的,自己熬的味道淡,有一家会往里面放牛奶和糖,好像还有炼乳什么的……不过也能接受。”

陈乔玉点点头:“但我怎么看着那两家生意反而不如别家好呢?”

“那肯定啊!”周晓玲拔高语调:“兑香精的香得厉害,走过路过都愿意尝一尝,反而是真材实料的没有那么浓的香味,不容易吸引客人。”

“不过嘛,那都是对偶尔来的人说的,要是常在小吃街上吃东西的,像我,就能尝出来。”

周晓玲说:“别人家的虽然吃的时候觉得还行,香,但是吃完了不舒服,容易口渴,齁喉咙眼儿,自己熬汤的那两家虽然吃的时候稍微有点儿淡,但是吃完了人是舒服的,吃饱了也不会犯恶心。”

陈乔玉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她说她怎么每次买夜市上的烤鸭回去吃,晚上起夜喝水的时候都会碰到同样四处找水喝的青杨呢!

她还以为是碰巧。

敢情是这个原因啊。

周晓玲叮嘱陈乔玉:“你要是做酸辣粉就好好做啊,可别乱放东西。”

周晓玲说:“虽说我觉得城市里的新鲜玩意儿多,吃着得劲儿,但真要说起来,还是老家的东西叫人怀念。”

陈乔玉笑道:“嗯,你放心吧,我不会乱用这些东西的。”

她毕竟还生活在老家呢,习惯使用的还是自己认可的东西,比如花椒八角桂皮香叶那些。

太奇怪的东西,一来是不了解习性,二来陈乔玉这“老人心态”,也总觉得用这些玩意儿不踏实。

周晓玲笑嘻嘻地缠着陈乔玉:“你什么时候卖酸辣粉啊?到时候第一个给我吃!”

陈乔玉支支吾吾:“你要吃的话我做给你吃。”

但是卖酸辣粉么,估计就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她要卖也是在老家卖啊。

除非周晓玲跟着她一起穿越到老家。

陈乔玉原本就是个勤劳朴实的姑娘,现在有了手机,学习更是突飞猛进。

不方便看视频,她就把视频里的步骤和食材、用量,全都誊抄到小本本上,没事儿的时候就在家试着做。

大部分都不难,就是取个熟能生巧的劲头罢了。

最高兴的还是家里有电了,陈乔玉晚上可以点着台灯,看会儿书,认会儿字。

她还特地找废品收购站的大姐弄了一本旧字典。

虽说那个字典也是1992年出版的,但里面的内容基本没有什么问题,陈乔玉把破破烂烂的封皮和封地一撕,有关于年份和出版的信息就没有了。

她再自己用浆糊和纸壳、蓝花布糊了个封面,看上去倒是雅致。

陈乔玉虽说上到初三了,但是认识的字确实不算多。

这并不是因为她笨,而是因为她所在的年代,唯一能接触的也就是课本了。

课本上教几个字,她就认识几个字。

有些也确实因为不常用,或者时间久远,就容易忘、容易错。

不像现代,随处抬眼就是大大小小的字。

周围永远有电视手机音响播放着各种字正腔圆的消息。

慢慢的,听也听会了,看也看会了。

比如陈乔玉以前就不认识超市里说的“臻品”的“臻”字,她就知道一个珍品。

但超市门口的音响天天播放着什么“典藏臻品,值得拥有”,就跟广告纸上的字儿对上了。

时间久了,她也就认识了。

这种小细节现代人很少注意,但对穿梭于两个时空的陈乔玉来说,感受再清楚不过了。

十月份,陈乔玉也收到了夜校的“录取通知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