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班行远论上古神话(2 / 2)
“而且这种阶级不涉及人格,虽然阶级有差异但是人格平等。而且阶级是可以转换的,正所谓‘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所以我们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最终汇聚成那句振聋发聩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最关键的是,在我们的神话中人是没有原罪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做自己的事就好了,不必向神奉献并祈求神的救赎。”
“而亚伯拉罕一神教则是原罪与救赎叙事。亚当夏娃因偷食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人性被定义为‘有罪’,要通过信仰与忏悔获得救赎。这种罪感意识也深刻影响欧米法律、伦理。一方面对一部分人来说,这种天生的罪恶感会让他加强自我约束,追求高的道德标准。但是在另一部分人看来,既然生来是有罪的,那么多一些罪又何妨?反正是可以赎买的,多一些罪也无所谓。”
“所以在欧米文化中有很多极端邪恶、黑暗的内容,在我们看来这是很荒唐的。”
“这种原罪叙事也映照到了现实,一个族群可能会被打上永久的标签。远的有吉普赛人,他们就是乞丐、小偷、或者人贩子,永远都改变不了,自己也不想改变。近的有天龙人,因为二战期间的遭遇,他们给自己加上了永远的受害者标签,那些曾经加害的人以及子子孙孙都要去赎罪。天龙人永远都是对的,错的永远是别人。”
“再说神和人关系。在我们这里女娲被尊为“大地之母”,与人存在拟血缘关系。神话中她在补天中为人类牺牲,这体现神对人的庇佑与人对神的依赖。表现在文化中,就是祖先崇拜、自然神灵共存,强调人与神的互动性,甚至人可以成成神。在我们认识中,神更像是一个职位,受了香火就要为人做事,不灵验的话就没了香火。”
“这在一神教中是不可想象的,他们那里神和人之间是契约关系,强调的是绝对的服从。上帝与人类通过立约,如挪亚之约、西奈之约建立联系,人需遵守神的律法以换取恩典。人最多成为神在世间的行者、先知。”
“神话造人上的不同也彰显了不同的世界观。在我们这里世界是循环与动态平衡的。女娲神话与共工触山、后羿射日等事件相连,体现世界在破坏与修复中循环。道家‘道法自然’、儒家‘生生不息’皆源于此。反应在文化上就是注重历史经验、集体传承,强调适应而非征服自然。”
“在西方则是线性历史与终末审判。上帝创世是历史的起点,最终指向末日审判,时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单单是从一个造人的神话也可以窥见为什么我们这边更强调集体而在西方强调个人,为什么我们能实现大一统,而西方则是不断地从分裂走向分裂。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文化中自带分裂的基因。当然要说起来的就话长了。”